科技日報2019年2月20日訊 如今,手機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和手機“黏”在一起,想必是很多人的日常。近日有自媒體刊文稱,智能手機很快就會“失寵”,或于5年后消失。
那么,手機真會消失嗎?未來人類的通信工具將會是什么?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地位下降手機或被逐步邊緣化
“便捷小巧的智能手機兼具傳統(tǒng)手機與掌上電腦的功能,本質上是智能化電腦的微縮版。”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閆懷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手機支持個人信息管理、無線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無線接入、多媒體應用等,這些功能的本質主要是實現(xiàn)人與外界的交互。
在閆懷志看來,智能手機是個人用戶除計算機之外的另一個中心計算平臺。這兩種中心計算平臺分別借助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成就了互聯(lián)網發(fā)展史上的兩個鼎盛時期。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將會使智能化計算硬件無處不在,給智能手機的計算平臺霸主地位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智能手機是否會消失,這取決于,其未來是否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閆懷志表示,未來人們通信、處理信息等需求不會消失,而且還會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被進一步增強。這些需求必然需要特定的計算平臺來滿足,只是這種平臺未必以智能手機的形式出現(xiàn)。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如不迭代,則無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也就無法肩負未來的計算平臺使命。
“我在2014年就曾提出,智能手機消失,這是未來必然趨勢。這里談及的消失,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亡,而是智能手機會逐漸失去如今在電子產品中的主流地位,會被逐漸邊緣化?!北本凡兰o股權投資中心總裁楊寧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預測,距離手機“消失”的時間或許會超過5年。
通信門戶網站飛象網CEO項立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目前還無法斷定智能手機消失的準確時間,或許是5年、10年甚至20年后。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智能互聯(lián)網和物聯(lián)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很多物品將會替代現(xiàn)在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
“‘大哥大’、BP機、‘小靈通’等通信設備,都曾是炙手可熱的明星,但隨著技術的升級,它們又紛紛隕落,或許智能手機也會迎來這一幕?!遍Z懷志表示,智能手機大廈將傾、中心地位旁落,這一事件的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快慢取決于智能手機自身的改變速度和智能系統(tǒng)硬技術、軟環(huán)境發(fā)展的遲緩。
未來所有終端皆可實現(xiàn)智能化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主流的終端設備是個人計算機;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主流的終端是智能手機。而到了未來智能互聯(lián)網時代,終端可能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物件,如路燈、電視機、空調、桌椅?!表椓偙硎?。
“所有終端設備智能化將是未來發(fā)展的總體趨勢?!睏顚幹赋觯壳翱磥?,芯片價格居高不下,是阻礙智能化設備普及的主要原因?!艾F(xiàn)今我們?yōu)楹螘蕾囀謾C,主要還因為智能芯片的成本比較高,為了滿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人們只能不斷提高智能手機這一單一機器的智能化程度。試想,如果智能芯片變得十分便宜,智能化成本能降至極低,那么我們?yōu)楹尾蛔屗袞|西都智能化呢?”
一切設備都智能化,這意味著什么?
“下一代智能平臺,將會被打造成人機交互的全方位、立體化設備,使交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遍Z懷志表示,電腦的人機交互借助鼠標、鍵盤和顯示器等外設實現(xiàn),智能手機只是將此模式微小化、數(shù)字化,并采用了基于觸屏的虛擬輸入技術。到了智能物聯(lián)時代,短期內人機交互可能會采用增強現(xiàn)實技術,來取代智能手機、電視、平板等任何需要屏幕的設備,構建出準真實的場景模擬和交互,高度接近人類的真實線下交互,給人類提供全新的交互體驗。
“市面上如小米智能音箱、亞馬遜智能倉庫、蘋果智能手表等產品,已然在顯現(xiàn)這種智能化趨勢。”楊寧表示,我們已經看到未來智能化世界的萌芽狀態(tài)。
“當智能化進一步發(fā)展,人們甚至可以不用外部設備,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進行交互,將虛擬現(xiàn)實和真實現(xiàn)實融為一體,現(xiàn)實數(shù)據(jù)直接通過腦電波進入大腦,省略掉人與外界交互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視等中介設備?!遍Z懷志指出,電影《阿凡達》中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zhàn)士杰克·薩利躺著通過頭戴設備,用意念操控人造阿凡達戰(zhàn)斗。這雖然是影視作品中的科幻構想,但現(xiàn)在看來,意念操控很可能在未來變?yōu)楝F(xiàn)實。
算力和硬件提供底層技術支撐
要實現(xiàn)“智能一切”,我們還要翻過多少高山?
“除了便捷化的計算和存儲設備等硬件設施,算力更高的系統(tǒng)支持也十分重要,比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此外,區(qū)塊鏈、大數(shù)據(jù)、生物識別等,這些技術也需要進一步更新迭代,為‘智能一切’奠定技術基礎?!遍Z懷志說。
“隨著智能產業(yè)逐漸形成,人們會將更多目光聚焦在智能芯片和深度學習算法上。”楊寧表示,目前谷歌、蘋果、微軟、英特爾、高通、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紛紛開始自主研發(fā)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學習算法也在近十年間實現(xiàn)了重要突破。
在閆懷志看來,“智能一切”的終極版本——“意念操控”也離不開對人腦本身作用機理的進一步探索。其次,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分析腦電波信號也是一大技術難點。“將大腦接入互聯(lián)網,要想實現(xiàn)它,人類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它的憧憬。”
“不可否認,人類可能也會對這場智能化革命產生些許恐懼,如智能機器代替人去工作,我們還如何養(yǎng)家糊口?”在楊寧看來,擔憂必然存在,但也不必過于悲觀。一些以人為主要勞動力的工種消失了,自然也會衍生出新的工種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例如,隨著移動通信的普及,電報員這一職業(yè)逐漸淡出舞臺,但手機制造、通信服務等產業(yè)又會產生很多新的工作機會。
“機遇總是與挑戰(zhàn)并存,未來也將如此。”楊寧說。(實習記者于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