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私募經理楊永興一紙訴狀將OKEx徐明星等告上法庭,稱“OKEx交易所”賬戶被凍結、注銷,金額高達1.1億美元(約8億元人民幣),一場私募大佬與幣圈大佬的“戰(zhàn)爭”就此拉開序幕。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市場投機的氛圍下,大多數數字貨幣市場參與者對區(qū)塊鏈技術了解甚少,需對風險謹慎應對。
8億賬戶“離奇消失”
近日,知名私募經理楊永興在媒體上曝光:2018年1月,楊永興在幣圈券商OKEx上注冊了賬號,并很快買入了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自己發(fā)行的幣——OKB。在此期間,楊永興獲利一倍,其所持有的數字貨幣的資產從最初的8億元人民幣變成16億元人民幣,他將其中價值8億元人民幣的數字貨幣資產出售,將資金從OKEx賬戶中轉出。
2019年3月22日,楊永興登錄OKEx平臺時發(fā)現賬號顯示“被凍結”,登錄OKEx旗下另一OKCoin平臺同樣顯示為“被凍結”;7月,楊永興登錄OKEx平臺時,發(fā)現其個人賬號已被注銷,他在OKEx平臺上所有的充值買幣、持幣以及其他資產存儲記錄全部消失。
對此,OKEx徐明星微博發(fā)文稱楊永興捏造事實,并給出四點回應,包括楊永興對數字貨幣行業(yè)感興趣、購買公司股權、獲利100%等。同日,OKEx的CEO Jay Hao發(fā)布微博反擊稱:“讓運營部查遍了數據庫,也沒發(fā)現有這么大的賬戶”。他表示,楊永興所說的賬戶是個空賬戶。
交易所暗箱操作空間大
深商金融大數據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指出,某種程度上而言,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圈券商)除了券商、交易所的角色,在幣圈還扮演諸如發(fā)審委等監(jiān)管部門的角色。
“交易量和流動性是決定數字貨幣交易所能否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鍵因素,這使得一些交易平臺有了造假的沖動?!彼f。
記者了解到,交易所披露的場外交易數據,實際上也很微妙,因為交易所本身可以充當買賣方,進行撮合交易。此外,場外交易本身也有諸多弊端尚未解決,除存在買賣雙方財產轉移的可能性外,還存在交易平臺信息不對稱、假冒偽劣者眾多等問題。
近年來,監(jiān)管層面已經開始重視對數字貨幣的監(jiān)管。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印發(fā)《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了ICO(首次代幣發(fā)行),直指ICO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據此前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在國家互聯網金融整治辦供各地參考的60家ICO平臺名單中,深圳已結合實際情況,率先將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與ICO一并清理整頓。
市場有風險“炒幣”需理性
從炒房炒股到炒幣炒鞋,再到炒裙炒盲盒,看似截然不同,但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金錢游戲,炒幣同樣刺激著投資者的神經。業(yè)內人士表示,在市場投機的氛圍下,大多數數字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對區(qū)塊鏈技術了解甚少,對背后的風險了解并不到位。
業(yè)內人士指出,盡管一些主流的虛擬貨幣存在真實市場價格,在國際環(huán)境下也具有真實的購買力。從監(jiān)管的視角,必須正視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持有者權益保護以及存在的投資風險。而交易所也需自律,維護用戶權益,才能獲得自身和行業(yè)更健康的發(fā)展。無論“股神”還是“大佬”,失去了理智,都難逃失敗的宿命。即便是專業(yè)的金融業(yè)界投資者也很難成為最后的贏家,但這一問題再次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投機有風險,入“坑”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