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4月16日訊 (記者 詹鈺葉)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發(fā)布了《2004-2018年公募基金持有人結構統(tǒng)計報告》。報告稱,從全部基金口徑看,去年末個人與機構平分秋色;但剔除貨基后,機構持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份額,且最近11年來,機構持有的基金市值金額增長近3萬億元,而個人持有的金額下降近1萬億元。
該報告從按照全部基金、剔除貨幣后基金、一級基金分類等維度進行詳細統(tǒng)計。截至去年末,從全部基金口徑看,個人持有65183.16億元,占比51.12%;機構持有62337.17億元,機構占比48.88%,個人與機構平分秋色。而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口徑后,個人持有18140.09億元,個人占比35.13%;機構持有33491.38億元,機構占比64.87%,機構持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份額。
截至去年末,機構持有91.05%的債券基金,47.07%的股票基金,38.01%的貨幣基金,26.84%的混合基金。機構偏愛風格特征明確的基金,較少參與風格不清晰的混合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機構投資人參與公募基金的熱情遠超個人投資人。在2007-2018這11年期間,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后,個人投資者從27725.62億元最高點下降到18140.09億元,減少了9586億元;但同期,機構投資者從3919.83億元增長到33491.38億元,增加了29571.55億元。
財經(jīng)評論員郭施亮向記者表示,股市強化機構化運作應該是未來市場的發(fā)展方向。公募基金更注重規(guī)?;\作,而股市行情回暖后,散戶投資者會更熱衷于個人操作,追逐游資炒作。
郭施亮指出,長期看來,專業(yè)化管理會比個人投資者更具有優(yōu)勢,公募基金適合穩(wěn)健型投資人參與。而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更關鍵的則是提升自身的股票配置能力,提升凈值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