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7日拍攝的一段窟野河。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溫家川水文站設在窟野河入黃河口往上14公里處。發(fā)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窟野河,因流經沙漠和黃土塬區(qū),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是高含沙水流、特別是高粗沙含量水流的多發(fā)區(qū),是黃河中游洪水的重要來源區(qū),也是造成黃河下游河道嚴重淤積的主要來源。
“窟野河在陜西省榆林市神木沙峁頭村注入黃河。溫家川水文站是窟野河出口控制站,也是國家重要水文站和國家重點水情報汛站?!秉S河水利委員會榆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局長蘇念良說。
蘇念良從1985年開始在溫家川水文站工作,1998年水文站向上遷移到現(xiàn)在賀家川鎮(zhèn)劉家坡村的位置時,他也曾在這里擔任站長。1953年,兩名黃河水文工作者跋山涉水來此建站時,因為荒郊野外而住在一個破廟中很長時間。如今,交通、生活和工作條件已今非昔比,但站上人員的一些生活必需品、辦公用品,依然要到十幾公里外的鎮(zhèn)上購買。他們堅守在這里,為窟野河水沙律動把脈,守護著河流安瀾和健康。
蘇念良說,窟野河流域降雨多在七八月,又是暴雨中心地帶,洪水暴漲暴落,浪高流急,泥沙俱下。早前,漲水時水頭一到就是三四米高,就像山體崩塌席卷而來,勢頭嚇人;落水時,洪水迅間便銷聲匿跡,留下滿河灘的爛石、煤塊,是黃河上有名的怪河,當?shù)乩相l(xiāng)稱為“賊河”。
然而,溫家川水文站測得的兩組數(shù)據(jù)顯示,窟野河水沙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