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3年成立湖南省衡陽市湘劇團,到1997年被一把火燒光直至2006年招收學員涅槃重生,近年在衡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曲《新醉打山門》重塑經(jīng)典,窺視歷史的輝煌。衡陽市湘劇團的發(fā)展經(jīng)歷簡直是一場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戲曲”。
從1987年登臺演出,到逐漸成為“臺柱子”,困難期間不離不棄,如今堅持登臺演出,弘揚湘劇文化。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衡陽市湘劇團改制而成)總經(jīng)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龍麗萍是這場“戲曲”的見證者、演員、導演。
“兩個隊下鄉(xiāng)演出就是一個多月”
衡陽湘劇是湖南地方戲大戲劇種之一,流行于湘南東部的衡陽、郴州及株洲的部分市縣。它起源于明嘉靖年間,距今有600余年歷史。1952年,由衡陽湘劇表演藝術家譚保成主演的《醉打山門》在全國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中榮獲優(yōu)秀劇目獎和一等演員獎。2006年,衡陽湘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11年,衡陽湘劇被評為首屆“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龍麗萍回憶起湘劇的發(fā)展歷史,稱上世紀70、80年代為“黃金時代”。“70年代,衡陽湘劇團就在‘工農(nóng)兵大劇院’演出,也就是現(xiàn)在石鼓區(qū)司前街,聽老師說當時演出深受群眾喜歡,演出一票難求,幾乎場場爆滿。”龍麗萍描述當時演出的盛況,“售票員都跟著風光,老是提前有熟人打招呼定票?!?/p>
龍麗萍也從那時與湘劇結下不解之緣,1980年開始學習湘劇,7年后登臺演出,因為專業(yè)能力強,畢業(yè)時學校還為她舉辦過“龍麗萍專場匯報演出”。
“我記得剛演出的時候工資不高,只有36塊8一個月,每演出一場加1毛錢的補助,但是我們并不在意?!饼堺惼冀榻B,“演員對湘劇都有很深厚的感情,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心無旁騖就是為了演出?!?/p>
龍麗萍回憶,那時候衡陽湘劇團演出陣容強大,分兩個隊分別下鄉(xiāng)演出,每個團光演出人員就有三四十號人,常常下鄉(xiāng)一次就是一個多月。那時候每天行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晚上就睡在廟臺下面,男女幾十號人打通鋪,中間用屏風隔開,夏天蚊子叮咬,冬天寒風呼嘯。“雖然演出環(huán)境苦,但是我們樂在其中,因為群眾很喜歡看?!?/p>
每逢演出,附近幾個村落的村民蜂擁而至,演出場地常常人滿為患?!澳菚r候觀眾都能入戲,演員哭,他們哭;演員笑,他們也跟著笑。”
龍麗萍還懷念當時的演出歲月。“有時候住在村民家里,他們把家里舍不得吃的米酒、紅薯干款待我們,把好的住房騰給我們。雖然不能和現(xiàn)在的追星族比,但是得到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我們也很有成就感。”
“一把火把衡陽湘劇團燒停了將近10年”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影視、流行歌舞等新型娛樂的興起,加之觀眾審美疲勞和戲迷的老去,湘劇演出市場逐漸蕭條。
1997年,一場大火把衡陽湘劇團“燒”到了關停的邊緣。那一天,龍麗萍隨劇團在鄉(xiāng)下演出,一場電路起火把劇團所在地燒了精光。“那些樣板戲和現(xiàn)代戲的道具,如《紅燈記》《園丁之歌》等全燒沒了,還有那些劇本、臉譜?!饼堺惼蓟貞浧疬@段往事,不禁黯然神傷,“當時那些對湘劇懷著深厚感情的老師站在廢墟上不斷流淚,哀嘆湘劇要完了?!?/p>
一直到2006年,衡陽湘劇團度過一段漫長的慘淡歲月。每個月點名一次,點名后各自回家找事干,發(fā)基本生活費。所有的排練、演出停擺。大量人才流失,演員出現(xiàn)斷層的情況。
“就是因為熱愛湘劇,感覺湘劇融入了我的血脈?!饼堺惼紤c幸那時候沒有放棄?!八^‘曲不離口’,盡管沒有演出,但是在買菜的路上唱,在浴室里唱,把爸爸和孩子都唱煩了?!薄捌陂g有機會去省湘劇院和省昆曲院,我都放棄了?!?/p>
“湘劇逐漸煥發(fā)出生機”
慘淡的歲月在2006年出現(xiàn)轉機。這一年,衡陽市湘劇團聯(lián)合市藝術學校招生,培養(yǎng)湘劇“苗子”,共招收33名。
2012年,衡陽市湘劇團改制成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為了讓湘劇薪火相傳,龍麗萍把心身全部投入到教學中,“我們戲劇講究口傳身授唱、做、練、打、手、眼、身、法、步,都是一步一腳印教過來。”
劉向榮、譚頡是龍麗萍帶的三個學員之一,接過老師的衣缽,從2010年上臺,逐步成為中堅演員。
“我要感謝老師對我的嚴厲要求,剛開始唱《大破天門陣》咬字不準,被老師‘罵’了一頓,然后她把唱段錄成MP3,讓我們反復聽、反復練?!弊T頡談起對老師的初始印象。
2014年開始,政府加大對傳統(tǒng)戲曲的扶持力度,采取“政府買單、百姓看戲”的模式對劇團大力支持,讓演員免除了后顧之憂,安心排練、演戲,劇團演藝事業(yè)逐步走上正道,目前已有兩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6名省、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演出人員上升到50多人,其中青年演員有20多人。
2015年,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新創(chuàng)現(xiàn)代小戲《媽媽,兒子回來了》參加湖南省第五屆藝術節(jié)榮獲二等獎,2016年成功申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小型舞臺劇,《新醉打山門》申報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在6月份的首演中,此劇融合了佛樂、皮影、武術等多種藝術元素,運用舞臺燈光、投影融合、光電控制、多媒體動畫和簡約靈動的舞美,一經(jīng)演出就廣受好評。
談到湘劇的復興,龍麗萍用“任重道遠”來概括。她提到,目前演出的基本是老劇目,“1987年的時候我記得有50多個大劇,我一個人能演20多個,現(xiàn)在只有10來個劇目,一個老演員的退休就能讓幾個劇目停擺,年輕一輩還沒有真正成長出來?!倍覄F專業(yè)人才缺乏,沒有編劇、導演,“推陳出新”無從談起。譚頡坦誠,“我們年輕一輩還是模仿期,沒有融入自己的情感,也沒有創(chuàng)新?!?/p>
隨著國家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支持,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了戲曲進校園、社區(qū)、廠礦等活動,讓人民群眾更深入了解、熱愛傳統(tǒng)戲曲?!盀榱伺囵B(yǎng)青少年觀眾,在學校演出的時候,我們教小孩基本功,如水袖功、圓場等。”龍麗萍說。
“我們希望政府能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希望劇院能早日竣工,還希望能培養(yǎng)更多的新鮮血液,不要出現(xiàn)人才斷層?!闭勂鹞磥恚堺惼急硎?,“正是因為熱愛,我要在退休前帶出更多更好學員,讓湘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p>
每天上午,在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練功房內(nèi),不斷飄揚著宛轉悠揚的樂曲,不斷翻滾跳躍著青春洋溢的身姿。譚頡表示,“我們繼承了湘劇的衣缽,就要讓湘劇在我們這一代煥發(fā)更大的生機,讓湘劇在舞臺上重新綻放魅力?!?/p>
(紅網(wǎng)時刻記者 周海波 實習生 張靜 衡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