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地方談】
全球輿論何以高度贊賞國務院機構改革?
近日,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這一話題成為全球媒體聚焦的熱點。海外輿論認為,中國正在調整國家機構的職責、角色和權力,以提高運作效率,為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基礎。中國深化國家機構改革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全國兩會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匯聚民意、共商國是的重要政治平臺,“兩會時間”不僅舉國關切,而且向來是全球媒體聚焦的熱點。作為2018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之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自然為國際輿論所格外關注,外媒給予的高度評價和贊賞,恰恰說明了國家機構改革不僅符合中國新時代改革發(fā)展的實際,順應了最廣泛的民意訴求,而且契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在報道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時,都毫不吝嗇地使用了“史無前例”“全面徹底”“影響深遠”等關鍵詞,盛贊“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于不回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tǒng)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表明了對中國機構改革啃硬骨頭、涉深水區(qū)、破解深層次矛盾勇氣和魅力的高度認可,也寄予了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通過深化機構改革增強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能力的新期待。
外媒普遍認為,這次中國政府機構改革是近些年來規(guī)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這不僅體現在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這一數量上的精簡,而且更體現在政府機構職能更為科學、優(yōu)化。聚焦發(fā)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健康、醫(y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yōu)化力度,強化了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不僅有望為中國多個領域改革的持續(xù)深化提供機制支撐及保障,而且對于加快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使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思想和追求得到更充分體現。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以提高工作效能為目標,全面聚焦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堅決破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一方面強化宏觀經濟部門制訂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統(tǒng)一規(guī)劃體系的職能,一方面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依法統(tǒng)一監(jiān)管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wěn)定等;組建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讓更多的行政資源放集中于事后監(jiān)管和事中服務,既有利于建立現代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又有助于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提高政府效能。
國際輿論之所以高度評價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還在于釋放出堅定改革、擴大開放的鮮明信號。這次中國機構改革中,組建國家國際發(fā)展合作署被不少國際媒體重點提及,相關報道無不充滿期待地指出,組建這個新部門意味著中國將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進一步參與國際援助項目,分享發(fā)展果實。中國政府不僅一再重申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不動搖,而且始終致力于推進全球化時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為優(yōu)化全球經濟治理秩序、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不懈努力和大國擔當,從這次機構改革中得到更加明晰、務實的體現。
(華龍網? 鐘杉)